Share this post on:

Google刚推出Google+的时候,说实话不太看好。毕竟这世界上已经有了Facebook了,为什么还需要别的SNS(社交网络)呢?但试用了两天后,我对它有所改观。

对于一般想进入SNS的公司,致命的魔咒是先入优势。没有多少用户有精力维护多个SNS,因此当Facebook已经渗入一个特定的用户群后,其他SNS除非有完全不同的定位(如Twitter的微博和LinkedIn的职场网络),否则很难让用户分出时间来使用。而一个没有人用的SNS,对用户是毫无价值的。

Google在SNS方面的优势在于,它已经有Gmail、Picasa和Google Map等能与SNS配套的服务,有一个使用量第一的搜索引擎。它不缺用户,不缺眼球。新公司所面对的如何在初期吸引大量用户的问题它完全没有。而它遍布全球的服务器和一流的工程师也保证了当用户以几何级数增长时它的服务器不会因为过载而瘫痪。

但即便是Google,它在SNS方面的努力也非一帆风顺。它尝试的Wave和Buzz,一个无疾而终,一个不见起色。如果它仅仅仿效Facebook或Twitter(像Buzz那样),它是注定失败的。

当然,Google这次变聪明了。它没有仅仅模仿。进入Google+,能注意到的第一个特殊是它把用户间的连接弄成一个个Circle(圈)。除了默认的Friends, Family, Acquaintances, Following这些圈外,用户可以自行创建和命名自己的圈。可以把加进自己社交网络的人划归到不同的圈。Friends是模仿Facebook,Following是模仿Twitter. 但真正吸引我的眼球的,是Acquaintances.

诚然,我们都在生活中认识这么一些人,我们可能记得他的名字,可能记得他的面孔,可能打过招呼,可能聊过几次,但他不能称得上是我们的朋友。我们仅仅可以说我们认识他。这些人,我们也想加到我们的社交网络中,但我们发布的一些消息不想让他们看到,我们有时不太关心他们的动态。我们要从Facebook中把这些人分别开来是不可能的,但Google+给了我们这个可能。现在,我发布的信息可以仅仅针对我的朋友,而不是所有我圈内的人。我可以只看我朋友的更新,而不必让那些我不太关心的人占用我的时间。当然了,基于Circle这个功能,我还可以把我的圈子分为朋友和同事。这样我可以让我发布的内容(例如偶尔我也想发发工作上的牢骚吧)只让我的朋友看见而同事们不必知道。

当然,为了让我真的能把不同圈子的人们区分开来,Google+在设计上花了不少心思。例如,我把一个人加入圈子,但被加的人不会知道我把他加到了哪个圈子。因此,我可以放心地把他列于Acquaintances而不必担心他埋怨我。又例如,我可以看到朋友发布的分享给我的消息,但如果另一个人喜欢这则消息,但这人不在我的圈内的话,我看不到他的名字,而只能看到有一个人喜欢我朋友的消息。这样我不必担心别人知道谁在我的圈内。

从这一处处细微的特点中,我可以感受到Google+的不同。它比Facebook更关心我的私隐。Facebook是致力于成为一个基础通讯设施,它的目标是让世界变得更加透明。每一个人只有一个身份,一个人不能在一个地方装作这样的人却在另一个地方装作另一种人。它的确让世界变得更透明了,却同时带来一系列问题。例如有人因在Facebook上埋怨自己的工作而被老板辞退;有人因在Facebook上看到丈夫买了礼物却没有送给自己而影响了夫妻感情;甚至在封闭保守的地方,有个女孩因跟异性聊天而被愤怒的父亲杀害……我们没有理由不担心自己在Facebook上发布的信息是否过多,没有理由不担心是否自己发布的信息被不恰当的人看到。而Google+在这方面更体贴我们,让我们用起来更加放心。

当然了,Google+的优点不仅于此。在它上面发布的东西可以修改,可以拒绝评论;它和Gmail和Picasa的无缝结合让我们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它界面简洁直观,使用方便;它把Facebook和Twitter融于一身使得我们能在一个平台上同时享受获取信息(Twit)和双向互动的好处;它让我们可以发布视频,可以标记地点;它上面发布的链接能自动显示链接网页的摘要,等等。

Google+也有缺点。例如我可以选择只看朋友发布的讯息,可以选择只看我跟踪(Follow)的人发布的信息,却无法选择同时看这两个圈内的人的信息。但我偏偏只想看这两个圈内的人的信息,我只是不关心Acquaintances. 又例如,现在我还不怎么能在其上找到值得Follow的新闻源。它目前给我的信息量远远不如新浪微博。

总体来说,Google+在Facebook和Twitter之外成功创造出了自身的价值。它体贴的私隐设置可以成为我抛弃Facebook转投其下的原因。它目前存在的缺点是可以被改善的,不会构成它成功的绊脚石。当然,它在吸取了前人的经验的同时,也面临着作为后来者的考验。但目前我对它的前景还是比较乐观,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P.S.

Google+=Facebook+Twitter;

Google++;

Google+=?

^_^

Avatar Charlotte Guan

Author: Charlotte Guan

為求功名寒窗度,
迷途辛酸堪回首?
求學求職皆藉口,
只為識聞萬里游。
琴棋書畫皆嘗遍,
心夢隨緣自沉浮。
一朝見得伊人面,
四海八荒任去留。

4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