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this post on:

幾個星期前,和家裏視頻聊天,聽說上海因爲疫情要封城了。那時我很震驚——上海這麼大一個城市,是說封就能封的嗎?經濟不想要了?家裏人很淡定地跟我說,就封三天,全城做檢測,然後就可以解封了。當時我只是困惑,封三天,意義何在?

昨天看朋友圈,看到朋友說她已經被封第42天了。我忽然有些恍惚。這麼大一個城市,真的說封就封。經濟算什麼,就算是人命,有時候對一些人也是必要的犧牲吧?

這段時間,一直能看到朋友的抱怨,從方倉漏水到蔬菜太貴,從強制轉移到硬隔離。這其中最讓我感到魔幻的,是這些措施放在任何一個國家可能都要起義了,在上海卻能被接受。上海之外的人對混亂表示理解,對政策表示支撐;在上海的人,也只是發發牢騷,還特別正能量地感嘆鄰居的友好。

昨天朋友圈被一個叫《四月之聲》的視頻刷屏。這個視頻是一個用黑白色的上海做背景的一些錄音,記錄了從3月15日說上海不會封城,到後來買不到食物、沒辦法送醫、基層工作人員承認無能爲力之類的一些事件的錄音。

伴隨這個視頻轉發的,還有朋友們“越刪越要發”之類的話。我翻翻朋友圈,確實,那些早幾個小說轉發的視頻已經看不到了。後來我看到的那個視頻轉發也被刪了。我自己轉發了一下,沒有被刪,卻發現只有海外用戶能看到了。

四月之聲

這個視頻朋友的評價是中立,還帶點正能量。我的評價是剋制,並且驚訝微信居然沒在它火之前將它封殺。

看到視頻後不久,傳出消息,說視頻的製作者被帶走了。

說實話,我一點都不覺得奇怪。

把那些不同的聲音扼殺,那麼人們就算心有不滿,也只會覺得自己覺悟不夠吧?

今天出門見到了許久不見的朋友。朋友說她媽媽也已經被關在家裏兩個月了。

我很驚訝地問:“你媽媽在上海嗎?”

“我媽在吉林,”她說。

“吉林的封控比上海還早,”另一個朋友告訴我。

我恍然大悟。上海的人夠多,讓他們的聲音被我這個不關心時事的海外人員也注意到。但其實在更多的地方,更多的人遇到了類似的困境,只是他們力量太微,聲音太弱。

“一個番茄,幾個土豆,一點菜賣八十多,”朋友繼續跟我說。

我想起來朋友圈裏朋友發的圖,裏面說一個蔬菜套餐88,那點菜平常可能只賣20到30,可能還不用。看來全國封控區物件還挺統一?

上海的菜

然後朋友提到了早上遇到了另一個朋友,家在上海,說她裝了好幾個app, 每天早晚幫家裏搶菜,菜幾分鐘就會被搶完。看來搶菜時間也挺統一。

朋友感嘆說,我們要慶幸家裏沒被封控。

我想,人們現在更懼怕的,究竟是感染,還是感染帶來的封控?

至少,對我來說,封控的某些措施,比病毒更讓我瑟瑟發抖。

硬隔離通知

什麼是硬隔離呢?紅頭文件我總是看不太懂的,但朋友圈的照片卻很形象:

硬隔離網
硬隔離牆

網友們驚呼,火災怎麼辦呢?

於是,有人趁機拍火災視頻,說是硬隔離時發生的,就被大量轉發了。

或許,假新聞有時候,起的就是警示作用吧?畢竟能被廣泛流傳,說明引起了共鳴。

畢竟,作爲無辜民衆,被圍在籠子裏,誰能不恐慌呢?

所以,上海和其他封控區的民衆能如此配合,這覺悟究竟是哪裏來的呢?

說回那個《四月之聲》的視頻,有個羣裏說起這個視頻,起因不是因爲聊起上海,而是微信加班開發的新功能。

城市隔離
網絡分割

當然,這個新功能後來闢謠了。但是闢謠真的可信嗎?當輿論受官方操控時,闢謠的含義,大概不是這個消息是假的,而是這個消息不被官方認可。

爲了驗證這個新功能,羣友們努力親測了一下。

被屏蔽的版本
沒被屏蔽的版本

經過大家的熱烈討論發現,那條消息被屏蔽的不止是上海,而是所有用國內手機號註冊微信的用戶。

所以,到最後,關於城市的網絡分割,我只有羣友的證言,沒有一手的證據。但是海外用戶的屏蔽,證據確鑿,板上釘釘。

我曾不止一次嘲笑美國在抗疫上軟弱無力,也曾不止一次對紐約沒多少力度的防範措施感到失望。但有了上海做對比,我忽然覺得,那些看似無理取鬧的民衆抗議似乎都有了意義。今天可以割讓一點點權利,明天就能失去自由。

最後,我用這兩天和《四月之聲》一起在朋友圈被瘋狂轉發的一首歌作爲結尾吧:

《悲慘世界》的 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結合時代背景,方悟其中真諦。

Avatar Charlotte Guan

Author: Charlotte Guan

為求功名寒窗度,
迷途辛酸堪回首?
求學求職皆藉口,
只為識聞萬里游。
琴棋書畫皆嘗遍,
心夢隨緣自沉浮。
一朝見得伊人面,
四海八荒任去留。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