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this post on:

克羅地亞,前南斯拉夫的一部分。2013年7月1日加入歐盟,2023年1月1日加入歐元區和申根區。

於是,拿着申根簽證的我,在2023年5月,可以拿着以前兌換的歐元來這裏旅遊了。

出發前,我努力翻了一下旅遊書,因被地圖上那些島嶼的奇特名字繞暈而放棄。不記得哪裏看到的了解克羅地亞的推薦書目裏推薦了《歐羅巴咖啡館》(Cafe Europa),因爲不是熱門書籍我很容易地從圖書館借到了,出發前擠出時間看了兩章。最大的收穫,是意識到克羅地亞是前南斯拉夫的一部分,曾經共產主義體制下的蘇聯衛星國。這讓克羅地亞在歐洲卻染上了社會主義氣質,而曾經的計劃經濟似乎讓這個國家的某些食品和西歐的同款比出現了落差。

前南斯拉夫地區

《歐羅巴咖啡館》第二章的標題是,“歐洲食品的種族隔離”,副標題是“大家的胃不一樣嗎?”

書裏說,同樣牌子同樣包裝的食品,東歐的食品質量比西歐的差,甚至還有馬肉替代牛肉出售的現象。這樣的事,在西方國家是不可思議的。那些國際公司,對食品成分差異,給出的理由是各個國家的人口味有差別。實際的情況,卻可能是東歐新加入歐盟的國家比較窮,消費力低,買不起質量好的產品。

When we entered the EU, we believed it to be a community in which all citizens enjoyed an equal right to freedom; it did not occur to us that Coke and Nutella would not be of the same quality.
當我們加入歐盟的時候,我們相信它是個所有公民都享有平等自由的社區;我們沒想到可樂和巧克力醬會有不同質量。

Cafe Europa Revisited – How to Survived post-Communism, by Slavenka Drakulic

這樣的內容,對於即將前往克羅地亞旅遊的我,是不太友好的。於是這本書我看了幾章就沒看下去了,但也留下了克羅地亞從共產主義脫離不久,雖然加入了歐盟,但是受之前計劃經濟的影響,經濟狀況可能比十年前的中國還不如的印象。

於是,在去克羅地亞前,我把期望值一降再降,並心生警惕,怕遇到偷錢的、詐騙的、吸毒的,還帶上了腸胃藥,就怕吃東西吃出問題。

到了以後,我卻發現,這個地方沒有預期的那麼差。

我去克羅地亞的第一站是首都薩格勒布(Zagreb)。從機場到酒店,坐的是訂酒店附送的免費的士。看到免費,我是深深地懷疑的。結果,司機大哥不但準時在機場等候,沿途還給我介紹了附近的一些景點,到了酒店還不肯要我給的小費。我在美國好久都沒見過這麼好的服務了。一瞬間,被美國高昂服務費PUA的我,震驚得懷疑人生。

酒店房間小且舊,但也算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至少我需要的燒水壺是有的,每天可以自己泡個茶。只是我後來發現,跑遍了薩格勒布,居然都找不到方便麪。這讓我把方便麪作爲安全食品備選的計劃泡湯了,也讓我全世界都有方便麪的信念粉碎。

酒店的早餐很豐盛,常見的火腿培根麪包酸奶都有,還有三四種不同的煎餅。只是煎餅花樣雖多,味道卻都一般。還是肉和煎蛋這些味道比較正常。但在早餐裏,我也發現了《歐羅巴咖啡館》裏描述的次品——兌水的果汁。

從葡萄汁到橙汁再到多維飲品,所有果汁類的飲品就沒有不兌水的。出果汁的機子,都是先出水再出果汁,真的太明顯了。喝起來也是食慾大減。開始時我還以爲是這家酒店比較摳門,吃了幾天,我才確認,這個城市裏沒有果汁是不兌水的!從吃飯時點的橙汁,到超市裏賣的粒粒橙,凡是果汁必兌水。也真是見鬼了,粒粒橙不是中國產的嗎?居然質量也有區別。

不過與此同時,我觀察到,克羅地亞人普遍高且苗條。再想想大胖子比例奇高的美國人民,或許兌水是件好事?

幸運的是,除了果汁,我沒有找到其他食品質量差別的明顯例子。酸奶也比較稀,但我不喜歡美國的弄得像固體的所謂希臘酸奶,所以這對我來說其實是加分項。可樂的味道經我鑑定是一樣的,肉類的味道都不錯。當然,這裏的亞洲食品味道普遍一言難盡,但作爲一個見不到多少亞洲面孔的東歐國家,我也不能強求它的亞洲食品質量。

在這裏幾天,我對食物的總結是,有時間有條件一定要找米其林上介紹的餐廳。我去了兩家,分別是Pod ZidomTakenokoPod Zidom 的份量有點大了,Takenoko 我比較喜歡。這裏的米其林價格不算太貴,味道比我自己亂找的好很多。

薩格勒布在2020年3月發生過一次5.5級的地震。同年12月薩格勒布東南方的彼得里尼亞的6.4級地震也影響了它。很多古建築因此損毀。到了2023年,這些建築還在維修。這其中,就包括了薩格勒布原先最亮眼的建築——聖馬爾谷教堂。

St Marks’s Church before earthquake
St Mark’s Church after earthquake

於是,我5月去的時候,許多著名建築都還有幕布包着,拍照效果不是很好,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徹底修好。我聽到有當地人說,歐盟爲了修復古建築給了克羅地亞不少錢。但有些建築真的太老了,根本修不了。

雖然如此,薩格勒布的街景和塗鴉還是原汁原味的,至少城市的中心,特別是上城區聖馬爾谷教堂附近的幾條街,有着石砌的牆,紅色的瓦房頂,遊客帶來的煙火氣,不輸於維也納和紐約街邊的塗鴉。

Zagreb Street View
Zagreb Street Painting

我的酒店在下城區。離上城區不遠,走路十幾分鍾就到了。只是上城區地勢較高,一路走過去還是有些累的。當地人大概也覺得這個地勢不方便,於是弄了個登山小火車。小火車顏值不錯,走的路程很短,所以票價也挺便宜,只要六毛八。但其實,它還不如直接收我一歐呢,我最不愛帶這種零錢了。

纜車上來後有個塔樓,可以俯瞰薩格勒布。可惜這個地方,星期一居然不開門!來到門口看到告示才知道的我,當場傻眼。所以,旅遊前還是得查查主要景點開門時間……

Funicular
Tower

下城區有一個小公園,生活氣息不錯,在公園中間的涼亭裏有樂隊表演。只是不知道爲什麼,我硬是在小公園上看到了社會主義的影子。可能是因爲在中國這種帶涼亭的小公園也很多?

社會主義涼亭
窗外晾衣

薩格勒布排名第一的博物館,不是什麼藝術博物館,歷史博物館,而是分手博物館。看到這個奇葩的博物館我是懷疑的。

分手博物館在上城區離小火車不遠的地方。它裏面還有個咖啡館,外面的座位能坐下來慢慢欣賞小城風景。我是在那裏先愜意地喝了個咖啡,才發現自己到了分手博物館的。

Coffee at Museum of Broken Relationships
Museum of Broken Relationships

分手博物館裏的展品乍看很普通,都是些生活用品,單車啦、手機啦、婚紗啦。這些都是世界各國的人向博物館捐贈的紀念分手的物品。有意思的,是物品背後的故事。

這裏面,有準備結婚新郎卻死於恐怖襲擊的新娘留下的婚紗;疑似騙感情慣犯留給前女友做紀念的象徵愛情的神像(前女友發現這個前男友其實有一打這種神像);懷疑被老公投保以後差點謀殺的老婆留下的疑似保佑了她性命的泥偶……

總之,這裏面有甜蜜的故事,有悲傷的故事,有近似CSI劇情的故事……我還是第一次把博物館裏每一樣展品的介紹都認真讀了。這絕對是薩格勒布最值得參觀的景點。

在薩格勒布兩天半,因爲有一天要打卡斯洛文尼亞,所以實際遊玩時間一天半。我覺得主要的景點都去了,沒有太大遺憾。薩格勒布這個城市,在古時候年年被水淹,在南斯拉夫時期受計劃經濟拖累,到了如今,作爲首都感覺也只有西歐小鎮的規模。但是它讓我感覺安全、友好。雖然以後如果不是有必要途徑我應該不會再來,太遠了。但如果順路,這確實是個值得看一看的地方。

Avatar Charlotte Guan

Author: Charlotte Guan

為求功名寒窗度,
迷途辛酸堪回首?
求學求職皆藉口,
只為識聞萬里游。
琴棋書畫皆嘗遍,
心夢隨緣自沉浮。
一朝見得伊人面,
四海八荒任去留。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